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凌汛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

凌汛形成的缘故以及防治措施

凌汛是我国冬夏季节交替时常见的天然现象,它指的是冰凌对水流的阻碍影响导致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。这篇文章小编将深入探讨凌汛形成的缘故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,以帮助更好地应对这一水文现象。

凌汛的形成缘故

凌汛的形成受多种天然影响的影响,包括地理位置和河道形态。在高寒地区,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,河道通常呈现上宽下窄、弯曲回环的特点,这使得凌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。以我国黄河上游及黑龙江支流为例,流域地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冬季与春季交替时容易发生凌汛。

冬季时,气温骤降,河道下游结冰较早,冰层的形成对水流产生阻碍,导致水流断面缩小,泄水能力下降,水位随之升高。而春季时,由于气温升高,尤其是上游河段,此时冰水开始向下游流动。当冰水在狭窄河段或河道转弯处遇阻,便容易造成冰块相互堆积,形成冰坝。这些冰坝不仅提高了水位,还可能对堤坝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,尤其对桥墩等建筑物构成很大风险。

凌汛的三期阶段

根据凌汛的形成和提高情况,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:流凌期、封冻期和开河期。在流凌期,气温降至零度下面内容,河水开始结冰;在封冻期,受低气温影响,冰层逐渐增厚并开始封冻;在开河期,气温升高,冰层开始融化,水流恢复正常。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水文特征,这也影响着凌汛的严重程度。

防治措施

面对凌汛的潜在危害,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。对于影响航运交通的冰凌,可采用破冰船进行破冰,或在港口、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,以维持航道通畅。对于水力发电厂的引水渠,可以通过抬高水位的技巧促进冰盖的形成,从而降低水内冰产生的风险。

除了这些之后,针对各种泄水建筑物中如闸门等的冰凌冻结难题,应考虑采用加热等防冻措施,以确保启闭功能的正常运作。大量冰凌撞击建筑物时,可以通过局部加固或者破碎流冰等技巧减少损害。最后,在建筑物设计时,应充分考虑冰盖的膨胀力影响,采用合理的工程设计以减少冰压力的传递。

拓展资料

凌汛作为一种特殊的天然现象,其形成缘故复杂,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的影响。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潜在危害,包括破冰、加热防冻、局部加固等多方面的技巧。在未来的治理中,应加强对凌汛现象的研究,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,以保护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