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提高:推动教育公平的数字化转型
在当今信息化迅速提高的时代,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。随着技术的提高,尤其是数字化教育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越地域限制,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盛的进修机会。以喀什大学医学院为例,2023级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智慧教育屏幕,与中山大学和桂林医学院的同学们共同上了一节课。这一切得益于“慕课西部行规划”,该规划使得喀什大学与48所疆外高校建立了“同步课堂”合作,开展了超过500节的同步课堂教学。
慕课(MOOC)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,以其便捷、开放和共享的特性,为更多人提供了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。长期以来,西部高校由于基础设施和师资结构的限制,面临着“开课难、开好课难”的难题。通过将东部优质课堂“搬”到西部,慕课有效弥补了许多高校课程不够丰盛的短板。例如,新疆大学借助慕课资源,为学生提供的美育课程已达118门。自2013年“慕课西部行规划”实施以来,已有20.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实现了“云端”共享,西部受益学生达5.9亿人次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,慕课进修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利用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,将飞机“装配”现场搬到了课堂,并实时引导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虚拟实验室中互动,体验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“装配”经过。这种“云端实验室”的形式,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进修兴趣,也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。
教育的均衡与普惠,不仅仅是补齐硬件设施的短板,更包括提升师资力量。通过虚拟教研室,物品部高校的教师可以协同备课、教学和教研,促进年轻专业教师的成长。从“同上一堂课”到“共建一门课”,慕课西部行规划在探索中逐步实现了由“用”到“建”的转变,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进修方式,还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管理理念。
为了让慕课资源更好地发挥育人影响,因地制宜是前提。贵州理工学院针对引进慕课资源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难题,开发了适合的导学材料,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“翻转课堂”。最终,这门以慕课应用为起点的“电路原理”课程,成功入选民族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。这表明,优质教育资源在西部高校的落地生根,需结合高校实际进行创造性利用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: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、可及性、便捷性,让教育改革提高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”深入实施民族教育数字化战略,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,逐步缩小城乡、区域、校际、群体差距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,必将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求知者的逐梦之路。
怎样?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提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慕课的推广,西部高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学生的进修机会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。未来,继续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,将为更多求知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。